文科生考研,文科生考研可以报哪些专业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文科生印象。

先不说现在的文科类学生有多少能符合这个气质,仅是历史和电视上出现的文史生形象,便让许多高考学子心生向往。

再加上一个很现实的条件:相对理工科,文科好像只要背背书就可以了。于是高考填志愿时家长和学生心一横,在琳琅满目的专业中坚定地选择了文史类。

文史类的本科学习生活大部分确实很安逸。

摆脱了数学,对于多数的文科生来说,就像是关了二十多年的马儿终于挣脱了缰绳逃出马厩。接下来学什么都不重要,只要没有数学。

文科类专业的本科学习有多简单,“只要背背书”并不是一句骗人的话。平时的课业学习是少见的,只有到了考试周,文科生们才从崩溃了的蚁穴中爬出来,密密麻麻,涌向图书馆或自习室,翻开课本开始预习。对于大多数文史类专业而言,这最后一周,已经足够应付考试。

文科类专业的本科生活有多丰富,“花天酒地”都不足以形容。金工实习中找不到他们,实验室里也找不到他们,图书馆里皱着眉头挠着脑袋做题的人群里更找不到他们。他们的主场在小众文艺的书店,在灯红酒绿的迪厅,在震耳欲聋的live,在人声鼎沸的街头。

哪里好玩,哪里就有文科生的身影。

直到,他们遇到了读研和工作的十字路口。

现在这个社会,文科是不好找工作的。没有专业壁垒,门槛低,工资少是多数文科类专业学生找工作的常态。于是,为了提升学历,为了找个好工作,也为了延续快乐,读研便成了很多人自然而然的选择。

但,为了快乐,我不推荐你读研。

文史类本科和研究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工种。本科没有经历过的压力和辛苦,研究生基本都要来一遍。

没错,研究生一周没有几节课,但有做不完的Presentation和课程作业。以我自己为例,一学期最多五门课,对应的每周最多五节课,理论上有三到四天的假期。但我几乎没有一天完整在休息。

不同于本科,研究生以自学为主,课堂学习只是研究生涯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几乎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布置阅读书目,最多的时候每周要读两三本。而作为文科研究生,只是读书肯定是不行的,还得学会表达。

所以,Presentation也是每门课的标配,熬夜做ppt是常态。

课程作业也足够让人焦头烂额。研究生没有卷面考试,如果你是学术型硕士,那么每门课的课程论文是逃不掉的。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论文吗?本科我也要做啊”,这么想你就把研究生看得太简单了。

研究生的论文不是“写出来就行”,问题是否有研究的必要性,内容是否具有深度,论文是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说,研究生的课程论文标准就是期刊发表的标准。

学术这么难,那是不是专业硕士就轻松了?答案是否定的。与学硕的论文对应,专硕要求的是作品。同上所述,作品也不是随便做做就能敷衍了事的,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度,如果能够用以参加竞赛,那是最好的。幼稚的本科作品,在这里基本上是难以通过老师审核的。

上面所说看起来已经很辛苦的课程,其实还只是开始。研究生压力的大头,来自于让你又爱又恨的那个人——导师。

导师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是你研究生阶段的大Boss。当然,导师就像沙漠里的沙子,每一个都不一样。虽然选择导师时都会提前了解,但这种了解总不够透彻,更多时候还是开盲盒。运气好,你的研究生生活会相对轻松;反之,相信研究生退学的新闻大家都看过了。

这里不说极端的情况,多数导师还是正常的。在这种“正常”情况下,一名文科研究生需要面临的是:导师课题的任务、导师给你制定的研究计划、组内读书会以及一些杂活。

大多数文科专业没有需要研究生从早呆到晚的实验室,但对于文科研究生而言,哪里都是实验室。无论在宿舍、图书馆还是教室,甚至是在家里,读书、看论文、写论文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而最可怕的是,你正在外面放松,收到来自导师的亲切问候:“你那个(论文、任务)做得怎么样了?发过来我看看”。

这样的热情问候,谁能顶得住?

除此之外,文科研究生可能还要面临着值班、个人计划、实习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我们常感叹,就连考研的时候,也没有这么累。

幸运的是,与累和苦相对应的是充实与成长。研究生阶段,我们脱去了稚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不竭余力地汲取知识,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能力,最终成长为那个期待的梦想中的自己。

这是读研的意义。

文科生考研(文科生考研可以报哪些专业)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