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考研经验分享

2021年的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今年的考生人数高达三百七十多万,而接下来2022年的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四百五十多万,报考人数逐年在上涨,每年都创新高。

想起来我考研的那年也被称为史上最多人报名的一年,但那会只有两百多万,没想到过了三年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而竞争也相应地会越来越残酷。

在此,奉上我18年考研结束后写的考研经验给大家参考,如果能帮到你,那将是我的荣幸。

全文摘录如下:

好吧,趁我还没忘,在此做些经验之谈,留给二战的同志以及接下来的学弟学妹,虽然最终调剂了很不光彩,就当是发挥下剩余价值吧。

1. 报学校:

很多人当初报学校都是因为往届的师兄师姐报那的多,并且考上了,于是自己也跟风报,就这样草率的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我觉得这样并不合适。

经过这一年,我最后悔的事就是一开始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无法明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最适合什么,以及太多的不理智,这导致我没有调查过就直接确定了自己的目标。

有人说这样很好啊,目标明确,省的后期费心了。

事实上这对我来说是最愚蠢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首先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好好调查一下全国范围各个高校的基本情况,着重查看自己喜欢城市的高校以及喜欢的专业,认真评估,并罗列成表。

一旦到后期感觉第一目标希望不大的时候就可以马上换一个好考的目标,完全不浪费时间。

2. 找资料:

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谨慎,卖资料的有很多是骗子,我见过太多买资料被坑的小伙伴。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把你拉进一个某某学校的qq群,然后在群里向你兜售资料的人,尤其是那种几十人几百人的小群(付邮费免费赠书的都是骗子)。

最保险的办法是,找你要报考学校报考专业的学长学姐帮你,或者是他们学校的打印店(一般高校的打印店都有本校的真题资料)。

淘宝咸鱼也可以,不过要看看销售量跟评价再说。

3. 找人脉:

首先,最好的人脉是本校往届报考该校的学长学姐(找导员或者熟悉的学长学姐问)。

其次是,该校本科同学或者研究生在读的学长学姐(去贴吧问,加qq群找)。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礼貌问题,拿我本人来说,我找学长学姐要资料的时候不单单说话客气,我还会想办法给他们些补偿(特别是学长学姐直接把资料送给你的话)。

比如给他们找点他们目前需要的资料,或者找他们的时候买点水果。

所以我认识的学长学姐都对我很好,问什么问题都愿意倾囊相授。

如果你什么都无法回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礼貌,毕竟人家没义务因为你叫声学长学姐就帮你。

对于考的不好的学长学姐尤其要注意,人家自己还没出路呢你就着急要他手里的东西,能不烦你吗?

4. 报班辅导班:

我以前是做过考研代理的,还做过两家的(这是我的黑历史),所以我了解一些里面的情况。

我要说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报班。

如果你定力不足(当然足了也未必适合),也不差钱,还是可以报的。

我没有报班,因为试听时发现自己听课老是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多半是大学四年惯出来的毛病),而且那种一小时(甚至更长)一节课,还只能听一次,在我看来有些不近人情,所以我不适合报班。

我最终选择买网课,网上找网课的方式来听课。

尽管找资料有些麻烦,但是选择也因此更加多样性,还可以重复听,适合我这种笨人。

接下来我谈一下具体学科的复习。

5. 数学:

数学我跟的是张宇老师,他也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我听的是新东方2017版的。

在我看来,数学也好,英语也好,甚至政治(除了时政)都可以听以前的版本,不一定非要最新版本。

因为知识点就那些,基本每年都一样(后期如果出了最新的强化和冲刺可以听听)。

我在数学上花费了备考以来几乎一半的精力,然而说来惭愧我数学二只考了53。

究其原因,除了今年数学比较难,后期复习重心完全放在了专业课上,数学几乎不看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脑子太笨,知识点吸收的太慢,当天复习完第二天就忘。

结果就总是反复看,导致做题不够多,历年真题只做了一遍。

如果要我推荐数学复习应该跟谁,今年(我指的是18年)的话我会首推李林,关于这位大哥的事迹网上多的是,无需我赘述。他是18年一炮而红的人物,让今年很多人又爱又恨。

其他的话就是张宇、汤家凤、李永乐。

简单说说他们仨,汤老师是文都最值得尊敬的老师,数学界的泰斗。他上课很严谨,知识点讲的很详细,也很认真负责。我当初选老师简单听过他的课,结果我受不了他那南京味的普通话就放弃了他,但其实听久了也就习惯了。

李永乐老爷子人称线代王,我的线代就是听的他的,无论你跟谁都应该听听李老爷子的线代,真的讲得很好。

张宇的话,他讲课风趣幽默,知识点讲的也许没有汤老师那么详细,但是他总能以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把难理解的知识点讲出来,让你更容易接受。

然而这不是我选择他的最主要原因,我选择他是因为课堂笔记问题,他的讲义完全是按照他讲的课打印出来的,这样你在听他的课的时候会很轻松,只需要在讲义上添加一些笔记,再也不用费时费力的抄题了。

虽然其他老师也有讲义,但是没有谁的讲义像张宇的那般详细。

而且他上课不搞营销,课上几乎不推销自己的书(因为销量已经很好了),也从来不花大段时间讲废话跟毫无意义的段子,也从不吹嘘自己的经历,这一点我很喜欢。

6. 英语:

我的英语全套跟的新东方,事实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选择。新东方的英语可以说是考研界最强的了,个人感觉比那个满嘴跑火车的何某某强多了。

词汇我前期跟的朱伟(他现在早就不是新东方的人了),把他的恋恋有词刷了个遍,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而且他课上私货太多,又是推销自己的词组书又是推销自己的作文书,一会说自己以前的经历,一会说一些批判社会的话。于是慢慢开始不喜欢他了。

当然也有我自己的原因,可能是我不注意复习,所以才没什么收获吧。

平时也一直坚持背百词斩APP上的单词,每天二十个。然而坚持了一百多天发现还是没什么卵用,进步缓慢,于是也不背了。

英语的复习停滞了很久很久,直到最后一个月才重新拾起来(建议不要模仿)。

到最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老师,那就是启航的刘晓艳老师(从新东方跳槽的)。

她的词汇背诵看起来离经叛道,有点回到了中国人最开始学英语单词的那种“笨拙”搞笑的方法。

然而对于像应付考研这种短期突击的考试却很管用,可惜的是我认识她太晚了。

我的作文也是跟的刘晓艳。到最后一周的时候,准备的她的大小作文模板,结果都用上了。

我英语一考了58,这多是得益于她的作文。

对,现在说说作文作文前期甚至中期都不需要准备,一开始作文跟的是新东方的王江涛老师,毕竟他的作文书全国卖得最火。

但是对于后期的我来说,他显得有点不太适合,因为他要求学生从很早开始每天背一个大小作文模板,一个话题就给好多模板,哪里背的过来?我反正记不住。所以买了他的书就一直没看过。

后来还是刘晓艳实用,她只给了有限的几个模板,而且背起来很轻松,很多话题都用得上。

然后是阅读。我跟的新东方的唐迟老师,新东方的李旭老师也讲阅读,听说也很不错,各位有兴趣可以去听听。

唐迟老师我真的很喜欢,他的方法很管用(当然,需要你有扎实的词汇功底才行),而且从不废话,说话也一直面带微笑,人也比较帅,哈哈,跟他的话绝对没错。

完形填空我看的李玉技的,但他很早就从新东方离职了,所以视频也是几年前的,但是方法还是有用的。

对于完型来说题量大,难度高,占分少,所以人们都是把它放在最后做。

李玉技的方法说白了就是蒙,以最短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分数,为其他题争取时间。

然而今年完型很简单,我自己做了,没用他的方法。当然,还是推荐大家看看。

语法,我前期看的田静老师的,看了一半就放弃了,发现这玩意儿意义不大(尽管她讲的很好),似乎就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毕竟多一门课能多收一分钱嘛。

翻译跟新题型,这两个由于后期时间不足,我就没有看视频,甚至没有练习。如果能早点准备,我想我会看看新题型的视频的。

关于真题,我一套都没练过,英语不需要像数学那样必须要有大量的练习,不过还是建议大家平时练习一下,不要效仿我。

好了英语说完了。

7. 政治:

这门学科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了,尽管我前期准备很足,找了很多网课,打印了成堆的资料,但是到头来发现没什么卵用。

关键还是最后看看肖秀荣的肖四肖八,还有最后的押题卷,这些就足以应付了。

到最后这些东西出版的时候我们都是立刻入手的最新版,然后每天早晚都在摇头晃脑的背诵,但是最后记住的却不多。

到了考场一做题才发现其实背的那些东西也没啥卵用,大题的答案几乎都在材料上。我完全摒弃了当时背的肖秀荣的模板,然后直接抄的题干材料,最后政治66,还不错。

政治现在越来越趋于简单化了,所以这门课不用担心。

需要说的是,前期其实没必要看政治,我很早就入手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还有1000题,但是最后都没做,完全是崭新的。

不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更重要的原因是肖秀荣讲课实在太差,甚至可以说他的团队讲课都很烂。

肖大大政治考研第一人是没错,但是他强在押题,出的书也很好。

讲课真心不行,口音重而且照板宣读,课堂死气沉沉,就像大多数的大学课堂一样,我听不下去。

后来政治听了听启航王吉的马原,发现也不喜欢,就再也没听过课。

事实证明这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关于真题,政治真题完全不用买,没用的。

8. 专业课:

我考的是物理化学,自己几乎没什么底子,完全就是新学一样(我只要超过一个月不看一门课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何况是大二学的物化)。

这门课我是在暑假开始的时候复习的,说真的,前提投入还是不足,那时候重心仍然在数学英语上。

以至于我到后期专业知识还是掌握不牢,学起来也很吃力,很多知识点都无法熟记于心。

它不像数学、英语、政治有很多考研机构在做辅导,你可以找到很多教学视频。

而一些小众的专业课网上虽然也有视频,但都是本科教学视频并不针对考研。

不要以为这没啥区别,你对比一下网上的本科高数教学视频跟辅导机构的教学视频就发现区别有多大了。

幸运的是,在我专业课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找到了一家专门做化学化工类专业课教学辅导的机构。他们的物理化学讲的很对我的口味,依靠他们的网课我弥补了自己物化的不足。

关于真题,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尽早入手真题,并且尽快复习。

因为专业课真题几乎所有高校是不给答案的,所以你写了答案也无法验证。

这时候你就需要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商量对比,然后网上一道题一道题的搜答案。

这会非常非常耗费时间精力的,在后期你根本耗不起,这也是我后期数学投入时间不足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真题真的很重要,很多高校出题人都很懒,一道题改几个条件就敢接着考,甚至考原题。

所以你做的真题多了,到考场你会发现很多题都是似曾相识。

我物化考了105,真心不高。但是我可以保证,我当时拿到试卷的时候真的是发现绝大部分题都是似曾相识。(坑爹的事情是,一个20分的大题他们竟然少给了个条件,以至于所有考他们物化的人都没做出来,对,高校出题有时候就是这么不严谨)。

9. 找研友:

这一点是针对那些不在考研自习室学习的小伙伴的,考研路很孤独,压力也很大,一个人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所以如果你在图书馆学习或者公教楼打游击的话,最好找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能一路陪伴相互扶持。

选择合适的研友也很重要,最好的就是那种考相同专业课的(总之跟你考的东西都一样)。

如果能够找一个二战的学长学姐那就更好不过了。

千万不要找那种平时不跟你一块上自习,一有困难就找你的人。如果总是单方面的付出,这样的吸血鬼趁早换了。

最后说两句:

考研不是你人生唯一的选择,但是既然选择了,那就是你接下来唯一努力的方向。

对于习惯了大学散漫生活的人来说,考研是件比较痛苦的事。

我想说的是,那些苦就先咽下来吧,你要相信,这些苦不是白吃的,它们都会在你有所成就后,成为你吹牛的资本,让别人羡慕的经历。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们有所帮助,也祝每一位读者都能金榜题名。

愿你的每一份汗水都不被命运辜负,愿你的每一份孤独都能被岁月偿还。

干货满满:我的考研经验

考研经验(考研经验分享)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