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网,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网

昨天,“引领发展 创新融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召开。复旦大学逐步探索走出一条综合性大学办世界一流医学院的新路,将附属医院完整纳入医学院管理体系,更好地促进临床与基础、临床与预防的融合,各附属医院(含筹)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推进“第一个复旦”,这张蓝图共同绘制

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也是复旦大学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的关键之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积极承担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探索推进专科医联体、康联体建设,倾情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奋战在重大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临床诊疗指南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等领域的最前线。

如何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的掌门人都拿出了最新的蓝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介绍,

中山医院正围绕“高起点规划,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同质化发展,构建一院多区新格局”、“高质量诊疗,助力打造学科高峰”、“高质量科研,持续创新与转化”、“引育并举。

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介绍了华山医院在神经疾病、感染病学、肢体功能重建和皮肤免疫等四个高峰领域的重点部署。未来华山医院将往高处立,建好国家中心;往宽处行,做好一院多区;在助力建设“第一个复旦”和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的进程中,赢得自身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透露,

儿科医院在构建儿科疑难病诊治高地,建设临床研究策源与研发中心,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打造六大中心和六大平台的“六六战略”。下一步,儿科医院将力争走向世界,打造医防融合,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等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国际一流儿童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认为,

凝心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要统筹推进医科高质量发展。医学的天然特征就是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创新是医科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将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新时代新要求的一流医科人才。


“国考”、疫情防控、医学科研,这份成绩单闪亮亮

在2020年“国考”中,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再创佳绩,中山医院列综合类榜首,肿瘤医院和列肿瘤专科类榜首,眼耳鼻喉科医院列眼耳鼻喉专科类榜首。

2021年,各附属医院(含筹)全年总门急诊量3512万人次,期内出院人数101万,住院手术服务量75万人次,占全市1/4。近5年来,各附属医院完成医疗扶贫援建任务共计28个,派出医务人员800余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10个,派出医务人员50人。

面对新冠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的重大威胁,复旦上医人闻令而行、尽锐出战,在疫情防控战斗特别是“武汉保卫战”和“大上海保卫战”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书写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动人篇章。

2020年,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累计派出13 批次、511名援鄂医护人员,占上海援鄂医疗队总人数30%以上。今年上半年,仅6家复旦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就整建制派遣医疗队3885人次,到5个定点、2个亚定点、5个方舱医院及其它10个派驻点开展救治工作,派遣核酸采样队伍3690人次,累计收治患者7.4万余人次,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应有贡献。

与此同时,在医学科研战线,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引领我国疑难危重症和罕见病治疗不断向前发展, 高水平原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诞生国内首个真丝血管、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首次游离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在全世界首创小肝癌早诊早治概念、首创新喉再造术等等,近3年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几十年来,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杰出医学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复旦上医在全国率先试点临床医学“5+3”模式和“5+3+X”模式,引领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实施临床师资双培计划,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

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网(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网)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