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考研学校,上海考研学校有哪些

导读

现在的孩子的教育,已经完全被市场化了。而在我记忆中,小时候并没有什么学区、民办小学这样概念。充其量有些区重点市重点,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经过三次筛选,到高中阶段,基本已经完成了分流的任务。

小学的“平等”

我是90年代初期上小学的,那时候还是相对平等,也没什么特别有钱和特别穷的家庭,大家都差不多。

那时候小学里的同学都住差不多地方,很少有跨区域的,基本徒步几分钟,就可以到学校了。

大家的情况都很类似,双职工家庭,有长辈的中午回家吃饭,长辈不不在家的,在学校包午饭。当然,也有少数一些同学,父母是离婚的。

但是过了几年之后,也就是小学后期阶段,也开始有了分化。

原本住在一个小区的女同学,她爸爸搬到欧阳路某商品房了,同时还有一辆小轿车,以当时天价的车价,这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同时,也有一些家境好的同学,周末会去南京路的“宝大祥”、“东海咖啡馆”进行消费。

一些家庭富裕的同学,家里会有钢琴,也有老师亲自上门来教。也有人会买漫画书看,机器猫、七龙珠这样的。

虽然这一时期有了分化,但大部分人还是差不多,一直到几年后,再真正的拉开差距。

中学的“分流”

我读初中时候,已经是90年代后期了。

到了中学阶段,明显完成了分流。基本上都是学习成绩差不多的人在一个学校,那些有花头,或者学习好的,都去了市重点、区重点,我们这群普通人只能到普通的学校,等待着自己的茫然命运。

这一时期,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以及下岗等原因,自由职业、摆摊、个体户的家庭层出不穷。

有同学的父母就去摆摊卖小吃,也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很差,只能靠补助活下去。

大部分家庭生活都差不多,或者说这个学校境遇都差不多。大部分人舍不得买漫画书,都是互相借来借去。

当时流行的是Walkman,也就是随身听,也是借来借去的,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至于CD机,那就更是传说了,根本没人间过。而男孩子喜欢玩的GBA,手掌游戏机,基本一个学校没几个人有,有的话,也是引起万人空巷。

尽管这一时期已经有了PS游戏机,但大部分人家里都是小霸王,家里如果能有MD的世嘉机就很了不起了。

当然,有钱的人家也是有的,比如家里有辆车的,至于什么车,当时也不懂。有的人家里有点小花头,一直给老师送礼,老师也会特别“关心”这位同学。

当时基本上都是脚碰脚的朋友,没太大花头的家庭居多,特别穷的比较少,特别富的更少了。

高中的“锁死”

到了高中阶段,基本注定了接下来人生。

学习好的,进入还算不错的高中,学习中上的,只能去较差的高中。而更多的人,都成为了三校生。

以前不像现在,三校生并不是贬义词,而且大部分人到了高中阶段,基本都是进入三校的。

在“高中”阶段,人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基本被锁死了,在这一时期怎么样,未来基本也怎么样。当然,不排除凤毛麟角的人中龙凤,最后打破藩篱,突围成功的人。但更多的人,只能是随波逐流,像时代浪潮里的的一地水滴一样,跟着潮水无助的往前移动。

这一时期在学校里,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商业化和市侩。

老师对有花头有钱学生是眉开眼笑,对于普通的学生则是一板一眼,对于穷学生来说,则是颐指气使,恨不得上去抽打几下。

这时候有的家庭生活的很好,有一份高薪工作,家里买了车。

但更多家庭,面临着失业,有的单位则要求签协保,给一笔钱就完事了。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非常茫然,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在时代巨变面前,茫然、无助,又不知所措。

经过这三次筛选,进入大学阶段后,各人也知道了各人接下来的路。

有的天坑专业,做了一段时间就要改行,有的看似行将就木,却迎来转机。

更多的是一如既往的做一份职业,很多三校生在宾馆、酒店、服务行业一干就是十多年,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换工作,或者换岗位的。

或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份长期的、枯燥的、繁琐的、底薪的的工作,就足够了。

上海考研学校(上海考研学校有哪些)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