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登录

《论语》中有言:“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这是孔子在劝告子贡休要随意评论他人,更不要低估别人的实力。因为士别三日,应刮目相看。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曾经的我你爱答不理,以后的我你高攀不起。此次“双一流”评选中华南农业大学的入选就是现身说法。

曾几何时,华南农业大学因为名字被许多考生低估,但是近两年华农可是热搜榜上的常驻嘉宾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打开了知名度。新晋“双一流”也将为学校再造声势,不仅是办学经费、学校层次的提升,想必报考人数也会激增吧。

那么本篇文章,小编带大家尝尝鲜,浅浅了解一下这所新贵有何优势与特色

在小编看来,“大”字最能概括这所“农林翘楚”,但小编的这个“大”,不仅是副词,更是形容词和动词。

第一层“大”为副词,也就是大学之大。大学之所以是读书生涯的最后阶段,取决于大学的能力范围、学术氛围、知识程度等皆高于中小学。换而言之,大学是集思想、文化、知识于一体的地方,你能在大学中感受整个世界的缩影,也需要自己领悟一些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自给自足”将会是华农教会学子的第一个成为大人的标准。种田、做奶茶、观蚕缫丝、制作手工皂、压花书签……这些需要纯手工打造的东西,就存在于华农农事训练的课堂之上。

当然,除了采用传统古法做手工,科技同样被纳入其中。工程训练这门课将会打开另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非机械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完成人生第一次触碰焊枪的打卡,甚至可以近距离接触铸造、注塑、焊接铁片、电火花线切割等工艺,带着“面具”看着火花迸射,还能运用3D打印技术操作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这些课程将趣味性发挥到了极致,既让学子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重要,又在新奇的体验中告诉这一辈年轻学生,古人是如何白手起家,在艰苦岁月中自力更生,唯有自给自足,才能创造财富。

第二层“大”为形容词,也就是校园之大。华农之大,令人惊讶。作为全国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之一,华农的土地总面积8261亩,除了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其唯一的校区——天河五山校区就达4457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是所名副其实的“大”学。

不仅面积辽阔,其秀美的风景也为人称道。植物园式、公园式生态型校园,让华农的时光放慢脚步,漫步校园之中的黄牛、游荡湖面的天鹅、大片绿色的植被都参与了华农的“岁月静好”。

第三层“大”为动词,大有作为。以农为本,科研报国,这恐怕是华农这所百年学府在新时代发出的最强音。百余年间,华南农业大学走出了“无核西瓜之父”黄昌贤、“半矮杆水稻之父”黄耀祥等农业领军人物,培养了包括12名两院院士(截至2020年11月)在内的30多万名社会精英,为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三农”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今天更是以科研为剑,为国家披荆斩棘,扫清了众多农业发展与建设上的障碍。“十三五”以来(截至2022年2月),华农作物学学科在团队、平台、项目、成果等方面齐头并进,为生物育种、现代种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创建出高效的植物多基因叠加系统和多基因编辑体系,被全球上千个实验室使用。同时,该学科团队培育的作物新品种56个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2020年12月,由华南农业大学提供的40水稻种子,随嫦娥五号完成探月之旅。“回家”后的种子,为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和重大品种选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遴选了水稻、茶、烟草、紫云英、西兰花、茄子、花生、南药等16份共计430克材料参加“神舟十三号飞船航天搭载试验,“神舟十三号飞船刷新了种子航天搭载在轨时间记录(在轨时间183天),首批种子拟于7月份播种。

作为我国航天育种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建设,是我校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中心与国家航天工程计划紧密结合,在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下,自1996年来先后开展了26批次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

2020年以来,中心先后组织了新一代载人飞船、空间站核心舱、嫦娥五号等航天搭载活动,从近地轨道逐渐迈向深空环境。中心利用空间诱变及现代生物学技术,在特优质、高抗病、轻简化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新突破,已先后培育出60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各级品种审定,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华南农业大学对土地的钟情、对农民的更是对国家的回报。其实华南农业大学的“大”还不止于此,小编更建议大家一一了解,最好是亲自解锁!

关注“高校百事通”,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登录)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