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参考研,学参考研网

在纷繁复杂的就业市场中,学历问题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心病”,如果自己不是985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在求职时就会觉得有些“自卑”和落后于人。

所以为了增加就业自信,同时为了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有不少本科生都选择报名考研,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提升自我价值,成为企业和公司欢迎的对象。

但是在这一进修过程中,有些考研生们却发现,自己辛苦通过考试获得入学资格后,受到的待遇却和“保研生”们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有什么“隐形歧视”存在吗?

什么是保研生?

想要获取研究生学历,其实考研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另一种就是大家俗称的“保研”,也会被称为“推免”方式。它自身正式的解释其实是:“推荐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这部分学生不用参加统考,算是“申请制”的入学方式。和考研生10月开始报名,12月就考试的情况不一样。

被推免的学生们从大学入学就要开始做准备,多数学生在经过2到3年的准备后,就会开始联系院校、专业以及导师,参加目标院校对保研生们的审核和测验,只要顺利通过就可以等待研究生入学了。

而且一般来说,在研究生的整体招录中,越是质量优异的高校,保研生的数量占比会更大。像是清华北大等高校,他们的研究生很多都是从本科直接本校保研的。

在以上的解释中,其实可以看出来保研生是很特殊的存在,而这也让他们的待遇会和考研生们有些不同。

研究生也分“三六九等”?相同学历待遇不一样?导师:都是靠实力说话

在正式入学后,学生是会有教导自己的导师的。他们会带领学生们进行研究生时期的课题和各类科研实验的学习和实践。

但是在人员的分配上,保研生们在一开始总是会更受青睐,实验的动手机会以及课题的参加机会等,都要比考研生更多一些。导师们的这些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公正的,算是一种偏爱。

其实导师在初期之所以会做出这些决定,其实和考生本身的身份没有多大关系。除了一些导师是因为学生是从本校保研,因为认识学生所以在初期更习惯叫他们做事外。

在很多的导师的心里,搞实验和课题都是看实力的,而在都没进行更多学习的情况下,一些保研生的实力是要远超部分考研生的。

那么导师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毕竟考研生也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为什么会差一点呢?

“考研”和“保研”区别明显,考生早知道更有利考研生

参加考研的学生们,要考英语、政治专业课以及报考院校要求的特殊科目,对顺利通过统考的部分考研生来说,他们在“应试考试”上更占优势

但是还有部分考研生,他们其实学得并不扎实,是疯狂复习才上岸的,知识运用的实力值得怀疑,影响了考研生的“含金量”,部分实践能力是受限的

保研生

想成为保研生是需要做到保证优秀的“综合素质”。从大一开始就要让自己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能有挂科等问题,在数据上占据专业前几才会有机会获得保研,完全证明了他们的聪明。

并且作为保研生,因为需要进行院校保研申请,如果有论文和大赛奖项的话会让保研机会更大,所以即使在对科研很懵的本科学习阶段,要保研的学生们也会进行科研学习、研究,会有超同级的科研实力。

而且保研生们,在申请要求上也会需要有院校级干部或活动的组织者的经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也要比一般的学生好。

•••••分析: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保研生在一开始会被导师青睐一点也不奇怪,何况导师也不是一直都“偏爱”保研生。

在入学结束,熟悉彼此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导师们的选择就完全是根据能力来了。如果考研生们做得好,导师们也是会给予重点关注的。

而且在毕业之后,也没什么HR会问你是不是保研上的研究生,大家更关注的是实绩,是当下的学历和成果。

笔者寄语:想上研究生,考研和保研都可以做准备

在大家看来,保研好像就是比考研厉害一些,但是其实这也是片面的看法。保研生虽然是很优秀才可以被保研的,但是不是保研就是好事。

如果保研的院校和专业是你喜欢并需要的还好说,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也有不少保研生会放弃保研,选择自己考取心仪的院校。

如果说大家都不想放弃的话,其实也是可行的。毕竟考研和保研的时间是错开的,大家完全可以做好保研的准备。

一般在正式考研前,保研的结果就可以出来了,如果没成功以及其他的原因,都可以直接参报当年的考研。

【今日话题】:你觉得保研和考研,未来发展会有差距吗?

学参考研(学参考研网)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