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研招网,首都师范大学研招网调剂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今年10月,党的二十大将胜利召开。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本报新媒体平台从本期开始推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高端访谈”系列报道,通过对首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各区政府主管领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及首都部分知名中小学校长的深入访谈,立体展现首都教育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

高端访谈

方复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

核心竞争力、社会贡献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记者:10年弹指一挥间,请您概括介绍一下近年来首都师大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

方复全:作为一所拥有优良办学传统的高校,在近70年发展历程中,首都师大始终坚持姓“师”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促进首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尤其是在新时代,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深化学校未来发展战略布局。近10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社会贡献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2017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院;2020年,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021年学校京疆学院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年初,学校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记者: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三位一体”,可以说在一所高校的全部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近10年来学校这几方面工作的?

方复全:学科建设是强校之基,学校以连续两轮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振奋精神,统筹谋划,精准发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除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外,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5个学科进入A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美术学)、6个学科进入B﹢(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在全国500多个参评单位中,我校位于第37位,在北京市属高校中位居第一。

通过夯实学科建设,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创设市级统筹“三轮驱动”体制机制,构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北京模式”》获一等奖。在2021年全国首届教材建设评选中,学校综合获奖数量位居北京市属高校首位,在全国师范院校中排名第三。综合三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入选情况,我校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我校所有本科招生院系,均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近10年来,我校共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57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1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9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7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4项。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0项。

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流程

记者: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和重点,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和安排。首都师大近年来在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方面开展了哪些有效实践,取得了哪些经验,有哪些深刻启示?

方复全:学校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首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具有鲜明首师特色的课程思政和教材育人体系,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到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流程、各环节。

我们构建了“第一班主任-领航班主任-专任班主任”育人体系,三类班主任适当分工,各有侧重,协同合作,共同育人,逐步构建起了集思想引领、学术导航和学业规划于一体的三维育人体系。第一批9名“第一班主任”由全体校领导担任并已开展工作,已启动面向270余名中层领导干部、广大优秀校友和社会各届杰出人才的“第一班主任”聘任工作,逐步实现“第一班主任”对全校412个本科生班集体的全覆盖。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相继出台《中共首都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制定《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围绕“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三大核心要素,从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

一方面,全覆盖开展,面向全部课程开展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明确要求课程目标要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课程思政覆盖到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做到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课程建设,即一流师资主讲基础课程、一流科研成果建设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打造课程思政案例库,并依托课堂翻转等现代化技术,增强课程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精准化推进。创设“资源共享、合作培养、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不同群体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石榴籽”计划,以“深耕细作”“分层培养”为指导,推进民族团结,为新疆、西藏地区培养有正确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未来思政课教师,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依托课程思政体系,加强院系合作,建设“百位大使谈外交”课程,邀请十余位我国前驻外大使及专家主讲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建党百年来党领导下的外交外事工作发展历程,通过联学联建的创新形式,促共建、助融合、共发展。全力开展“全景党课”工作探索,挖掘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服务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课程思政元素,探索“云端思政课”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引领与专业发展相互融入、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创新运用,组织学生上好家国课、师范课、时代课,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融入感,全面推进了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

实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发展目标

记者: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定位是什么?

方复全:2021年学校制定了《首都师范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实施“攀登计划”,优化学校发展战略布局,统筹高水平人文社科学科群、理工科学科群、艺术学学科群,共同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力争引领未来教育学发展方向,以“三步上篮”的奋进姿态,以“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精神,全面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基础教育引领力、社会服务贡献力,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奋力实现进入全国师范类大学“第一方阵”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

记者:前面您提到今后学校将实施“攀登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校还将推出哪些有效举措以确保这项计划深入实施,进一步落实、落细?

方复全:“攀登计划”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牢牢把握首都师大姓“师”的初心使命,全面提升教育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引领未来教育学发展方向,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提供重要支撑。其中包括,创新实践取向的“双链循环”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培养面向未来教育的复合型、创新型教师;创新面向未来教育新范式,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国内领先、首都特色的教育监测服务体系,高质量推动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和素质教育发展;加强心理学、认知科学等支撑学科建设,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

其次是要瞄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发展目标,落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构建契合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支撑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高水平学科体系,为更好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和特色,高质量服务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加强以数学世界一流学科为核心的理工科学科群建设,打造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师力量;建优艺术与美育特色学科群,助力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

三是着重开辟建设几个特区,也就是育人特区、学科特区、人才特区和评价特区。

总之,作为“双一流”建设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首都师大要始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将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重要部署落到实处,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度契合,全面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字:苏金柱

通讯员 郭圆圆

编辑:何文洁

美编:刘志军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首都师范大学研招网(首都师范大学研招网调剂)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