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生教务,中山大学研究生教务系统

2022年7—8月,1300余万教师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开展暑期学习,收获满满。为进一步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累汇聚暑期教师研修的优质典型、可迁移的教师数字化学习特色案例和工作经验,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组织开展了“2022教师数字化学习特色案例征集”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投稿近3000篇,经过初选、终选两轮遴选流程,最终选出150篇稿件。

现将遴选出的150篇特色案例进行发布展示,希望藉此传播、推广先进经验和模式,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教师队伍建设助力。

多校区办学背景下教师数字化学习培训的应用探索

中山大学教务部

摘要:本文对中山大学实施数字化学习建设情况,以及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数字化学习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和推广进行介绍,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以期为多校区办学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开展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工作背景

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迄今,中山大学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 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 增强了学校的竞争优势,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尤其是各校区相距较远,这使各校区的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着较大挑战。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学习为教育的建构与重组提供了可能,为高校教师培训策略变迁提供了有利环境。近年来,中山大学致力于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大力推进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加强数字化平台与教师、学生、课程整合的一体化方案,为提高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二、主要举措

(一)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中山大学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职业准入,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建立“新教师岗前培训—新开课资格评审—院系日常培训”的培训管理体系,强化院系教师日常培训管理,完善“校—院—教研室”联动常态化培训机制,面向一线教师加强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开展教师培训系统性需求分析

针对高校教师培训工作中“受训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的共性问题,中山大学面向新入职教师开展包括培训形式、内容等需求问卷调查,以受训者需求导向作为教师培训的工作基础。

(三)推动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

数字化学习建设是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全校师生建构一个在多校区的网络虚拟环境中能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网络空间,并实现校内教学和培训资源的共享。近年来,学校围绕促进教学范式的转型,大力推动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与此同时,在政策、方法、项目上引导师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与“学”,形成一个教学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氛围,以应用为导向,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提升了师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自主学习能力(见图1)。

图1 中山大学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教学信息化应用

三、案例成效

(一)虚拟教研促进慕课西行

中山大学“慕课西行”计划是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的数字教育资源为基础,积极推进中山大学与西部高校的课程共享共建,创新跨区域跨校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及运行机制。中山大学推进“慕课西行”计划基础良好。目前,中山大学建有在线开放课程121门,其中51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山大学课程在线支持平台注册师生用户113407人,教学班级1023个,发布教学活动8457个,建设课程资源238个,课堂学生互动总数494824人;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开放2470门在线课程,累计注册学员6061人,学习课程49416门次。中大建有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统一归集管理、优化管理机制、加大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实验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中大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项、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项。

基于此,中山大学与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新疆大学共计5所高校商议合作启动“慕课西行”计划,其中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新疆大学已确认选课清单。中山大学于2022学年秋季学期向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提供27门次的慕课资源,并针对专业必修课、通识课等不同课程类型与西部高校共建同步课堂、线上课堂、混合式课堂,协同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

目前,中山大学与喀什大学建立“光学”慕课跨校教研团队,与新疆大学建立“计算机辅助技术与绘图”慕课跨校教研团队。通过举办虚拟教研线上会议,课程教研团队在云端见面,研讨商议课程内容选择、时间安排、授课形式等,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及运行机制,携手推进跨校虚拟教研,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二)为跨校区教师培训做好服务

中山大学结合多校区的办学现状,推进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开展相关平台推广和应用培训,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跨校区教师培训做好服务支持。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平台包括中山大学课程在线支持平台(学堂在线)、中山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中山大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教师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自2016年起,学校先后与教育部网培中心、“学堂在线”共建了“中山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为教师培训提供了1500多门在线点播培训课程及专题讲座。截至2022年6月,“中山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开放2560门在线课程,累计注册学员6880人,学习课程45614门次。

2020年以来,共有4158名新教师通过学堂云平台参加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教学技能”六门课程视频培训、考核等;共有2993名研究生通过学堂云平台参加担任本科教学助理线上培训,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资料详尽,得到师生们的好评。

2022年7月至8月,教育部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数字教育大讲堂”等活动,中山大学积极宣传,多管齐下组织动员,通过邮件、企业微信等形式点对点通知,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

2022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内容纳入培训学习体系,要求新入职教师修满指定学时,鼓励新教师多选择课程学习,全校共有766位教师报名参训,其中621位教师完成指定学时、必修课完成率达100%。

通过学习“院士讲堂”以及时代楷模系列专题,教师们深刻意识到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仅要严守底线,更要争当模范。一位青年教师感言:我们要像黄大年教授那样,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勇于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关,把我们所掌握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鼓励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了祖国的高科技事业而努力奋斗。

通过学习数字教育资源,教师们就“数字教育”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以及所需要的学习工具开展了针对性的学习,学习了学科前沿和最新科技进展,掌握了丰富的数字教育学习资料,增强了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理解与认知,提高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了数字素养与技能。

为进一步促进数字化学习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提升教师培训的质效,为教师自主学习、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下一步工作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继续强化教师“互联网+”思维,促进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推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终身学习的需求以及非正式学习方式的日益增加,促使人们将网络技术作为日常学习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高校教师培训的内容、手段、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弥补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不足,突破时间界限和空间束缚,使教师发展成为可持续、不间断、体系化、可操作的过程,对于发展教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继续加强教师“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师培训的优势,以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为导向,引导教师适应数字化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搭建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可轻松满足高校跨校区远距离教师培训的需求,其中优质资源是教师培训项目高质量实施的核心,应继续聚焦教师普遍关注的在教学能力提升中急需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分类、分层次的教师培训名师、名家、名课程等在线学习资源;同时通过制度保障、技术支持等搭建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开放、规范、有序和共享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更多教师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者。

精品悦读

精品悦读

学术精华

学术精华

中山大学研究生教务(中山大学研究生教务系统)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