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考研,青海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王瑞欣 报道)“铁纪如军,生桃李兮;兰心灼言,教我成才!”这首写在明信片上的藏头诗,是青海师范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全体学生送给他们的老师铁生兰的元旦礼物。简单几句话,却饱含着学生的一份深情,暖心又真诚的祝福,透露着求学路上老师的微光点亮了一路星辰。

情,永驻心间

如果可以用一幅写生来定格一个人的状态,铁生兰的这幅画一定是她匆匆前行的背影,她爽利的脚步总是那么争分夺秒、坚定执着。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不仅要有对知识和真理的热烈追求,更要有对职业的敬畏和对事业的热爱。

三十七年来,小学、中学、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不同的讲台都被她用心丈量。承担本科、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同时指导学生教育实践工作,辅导校级、省级、地区级、国家级教学技能竞赛,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等等,多年来铁生兰一年的平均工作量达一千多课时。但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铁生兰依然把每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2012年秋冬季的顶岗支教实习工作,是铁生兰教学生涯中难忘的经历。在本单位安排顶岗支教驻县教师有困难时,她作为女性教师,主动要求到比较艰苦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带领80多名学生开始一学期的顶岗支教实习生活。生活、环境、气候等方面的挑战自不必说,学生管理、工作协调方面的事务更是多样复杂。其间,她还全面参与当地的教学教研工作,先后多次到果洛州达日县9乡1镇的12所学校,不辞辛苦义务开展听课、评课、培训等教研活动,先后听课评课60多节,交流座谈41场次。全方位的服务、扎实的知识基础和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让她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爱,是那滋味

做“四有好老师”,当“四个引路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青海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铁生兰老师一直是语文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高度重视和精心策划这项工作,在学生人数众多、师资力量缺乏、工作任务繁琐、硬件设备落后等情况下,她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独当一面,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本着“系统设计,模块训练,全程培养,追求卓越”的设计理念,她制定出了具体细微的培养计划,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一体化设计,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联动机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铁老师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多次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地区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多项校级奖项。铁生兰老师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怪不得同学们戏称她为“铁师长”,她既是老师又像家长,卓越路上的引路人,率领着她的“13师”“14师”“15师”“16师……”“20师”,还有那“王牌师”,一路风雨兼程,奋勇向前。

研,强身之本

具备一定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水平是大学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大学老师的强身之本。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铁生兰先后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高级访问学者,广泛学习和钻研。近些年,她又将科研精力放在青海乃至西部地区的民族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她主持的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是关于民族地区教育方面的,为了梦想和责任,她的足迹遍布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不辞辛苦深入一线、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全面了解民族地区教育的真实现状和实际问题。

据粗略统计,自2009年以来,铁生兰老师深入课堂听课达500多节,各种方式调研活动涉及的学校近百所。听课、评课、课例分析,教育问题追踪、调查,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查文献、敲键盘、爬格子、看数据。通过努力,她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学术著作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校级教学研究重点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研究普通项目3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参与其他科研项目多项。

青海师范大学考研(青海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类似文章